01财务绩效
1.营业收入显著增长
公司在报告期内实现了营业收入19,471.99万元,同比增长25.10%。这一增幅表明,公司在市场拓展和产品销售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尤其是在核心业务板块,显示出其技术和产品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2.净利润大幅提升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1,019.77万元,同比增长75.19%;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205.95万元,同比增长876.80%。这一数据体现了公司盈利能力的显著提升,特别是在核心业务盈利质量上的改善。
3.现金流表现强劲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7,301.90万元,同比增长162.28%。良好的现金流表明公司运营效率的提升和资金管理的加强,有助于支持未来的研发和市场扩展。
4.知识产权转让收入贡献突出
公司成功转让了96个项目的化合物知识产权,涉及超过900个化合物实体分子,为公司带来了可观的收入。这反映了公司在技术输出和商业化方面的成熟度,显示出其在新药发现领域的持续输出能力和资金回流。
5.研发投入保持高水平
2024年上半年,公司的研发投入为3,073.40万元,占营业收入的15.78%。虽然同比减少9.48个百分点,但公司依然保持了对核心技术平台及新药管线的持续投入,确保了长期的技术发展和竞争力。
6.里程碑收入稳定增长
公司通过与合作伙伴的研究合同获得了里程碑收入,这表明其技术在药物研发领域的有效性和商业价值。里程碑收入作为成都先导的收入来源之一,有助于提升公司项目的潜在收益性。
7.成本控制有效
公司在扩大收入的同时,营业成本仅增长了16.73%,较为温和,表明公司在成本控制方面做得较好。此外,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的增幅分别为1.86%和1.44%,显示公司在运营管理方面的高效性。

02客户绩效
- 国际化合作拓展与客户多样性
成都先导的客户遍布北美、欧洲、亚洲及大洋洲等地区,成功与多家全球知名制药公司、科研机构及生物技术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这种多样化的客户基础不仅增强了公司在全球市场的影响力,也提升了其品牌信誉。公司与辉瑞、默克、强生等顶尖企业的合作,以及与Servier、Genentech等国际领先公司建立的深度合作,都标志着其技术和服务在全球市场上的强大吸引力。 - DEL技术的成功应用与收入增长
DEL(DNA编码化合物库)技术的广泛应用取得了显著成效。公司通过DEL技术为全球生物制药公司提供了高质量的小分子筛选服务,成功筛选出大量潜在的高价值化合物。例如,公司DEL库筛选成功率高达85.7%,且在53类靶点的筛选中积累了丰富经验。DEL板块的收入为7,275.74万元,同比增长1.91%,显示出其业务的稳定增长与定制化服务的强大需求。 - FBDD/SBDD平台的收入显著增长
成都先导在FBDD/SBDD(Fragment-Based Drug Discovery/Structure-Based Drug Discovery)平台的表现尤为突出,收入同比增长52.05%。其中,Vernalis子公司取得的里程碑收入推动了这一增幅,表明公司在国际市场的拓展尤其是在英国和欧美市场取得了显著成效。即便剔除Vernalis的里程碑收入,FBDD/SBDD平台依然实现了14.99%的增长,表明其核心业务持续稳定发展。 - STO与TPD技术平台的突破性发展
在STO(小分子核酸合成)和TPD(蛋白质降解)技术平台上,公司也取得了显著进展。STO平台收入达到2,881.10万元,同比增长59.31%,显示出公司在核酸CDMO(合同定制生产服务)项目上的成功转化。TPD技术平台收入增长101.40%,主要来自于E3配体发现、分子胶筛选和PROTAC分子相关服务,标志着成都先导在新兴技术领域的强大客户需求。 - 定制化服务和灵活合作模式
成都先导通过FFS(客户定制服务)和FTE(全时当量服务)等灵活的服务模式,为不同客户提供量身定制的研发解决方案。公司通过其领先的技术平台(如DEL、FBDD/SBDD、AI设计等)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提高了项目的推进效率和客户的满意度。此外,公司通过“DEL For”系列产品的推出,实现了多个项目的知识产权转让,并继续深化与客户的长期合作。 - 客户满意度提升与合作关系深化
成都先导通过与合作伙伴的紧密合作,成功推动了多个药物研发项目,并在各项合作中按时交付成果,进一步增强了客户的信任与满意度。与Vernalis的成功经验,特别是在FBDD/SBDD领域的技术积累,不仅提升了公司在行业中的声誉,也吸引了更多潜在合作伙伴。
03流程绩效
- DEL技术的高效筛选与优化能力
成都先导通过DEL技术,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药物候选分子的筛选,筛选周期缩短至3个月以内,且筛选成功率高达85.7%。DEL技术的优势在于其分子库规模达到1.2万亿,远超传统的百万级别分子库,大大提升了筛选的效率和精准性。此外,DEL的DNA编码特性使得公司能够以低成本、高效的方式进行大规模筛选,降低了研发费用和时间。 - 多平台协同效应提升研发效率
公司成功整合了DEL、FBDD/SBDD、STO等多个核心技术平台,形成了高效的新药发现与优化体系。特别是DEL与FBDD技术的互补性,提升了分子片段筛选和优化的速度,有效缩短了研发周期。通过这一协同效应,成都先导能够更快地找到具有高亲和力的药物先导化合物,显著提高了研发效率。 - 自动化平台投入使用,提升研发效率
成都先导自主设计并搭建了自动化高通量化学合成平台,正式投入使用后,推动了相关服务(ChemSer)收入的增长,同比增长63.12%。这一平台提升了工作效率,加快了新药研发速度,表明公司在技术创新和流程优化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 全流程控制和质量管理
公司在DEL合成、分析、分离等环节建立了全流程控制,确保了化合物合成的质量稳定。特别是针对DEL合成过程中采用的特殊反应和分子骨架设计,进一步优化了分子的药物属性,提升了筛选结果的质量。 - AI/ML技术助力研发优化
成都先导利用AI/ML技术,结合DEL技术与高通量化学合成平台,推动了新药发现与优化的智能化、自动化进程。通过“设计-合成-测试-分析”(DMTA)循环迭代,公司有效提高了研发效率,进一步缩短了新药研发周期。 - 临床进展管理的高效执行力
在临床试验方面,成都先导展现了出色的项目管理能力。比如,HG146项目已完成I期临床并获得RP2D,II期临床正在推进,表现出公司在临床试验的管理与执行上具备高效性。同时,HG381项目在面临暂停新病例入组的挑战时,依然能够按照要求递交年度报告,展现了公司在风险控制和合规管理上的能力。
7.核心技术的持续创新
成都先导不断进行DEL技术的优化升级,将库分子数量扩展到1.2万亿,并持续开发新的化学反应路径,扩展化学反应类型至170余种。这种创新确保了化合物的多样性和质量,进一步提升了筛选的成功率。
04成长表现
- 新药研发进展显著
成都先导的多个自研药物项目取得了重要进展。特别是HG146、HG030和HG381等项目,展示了强大的创新能力和市场潜力。HG146在晚期实体瘤及淋巴瘤的I期临床试验中获得成功,并正在推进II期临床,表明公司在肿瘤领域的研发优势。HG030针对NTRK/ROS1基因融合的实体瘤表现出优异活性,已向FDA提交了安全性更新报告,进一步验证了项目的长期发展潜力。 - DEL技术创新与扩展
作为公司核心竞争力之一,DEL技术的创新与扩展成为成都先导的重要亮点。公司不仅扩展了传统的小分子化合物库,还将库拓展到共价化合物库、蛋白降解化合物库、大环化合物库等新型分子库,为药物发现和新分子实体研发提供了技术领先地位。通过“DEL For”系列的迭代,成都先导进一步优化了基于蛋白结构的DEL库设计,巩固了其在药物研发领域的技术优势。 - 研发投入和技术平台的多元化
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且技术平台持续拓展。除DEL技术外,FBDD/SBDD、STO、TPD等技术平台的进展显著,尤其是TPD技术板块的收入同比增长超过100%,展示了新技术的快速商业化潜力。此外,公司还在核酸药物和蛋白降解领域的布局取得了显著进展,进一步增强了其在创新药物研发方面的实力。 - 新业务拓展和收入增长
成都先导的新业务拓展表现出色,自动化平台和核酸CDMO项目的交付,显示了其在新兴技术领域的应用潜力。报告期内,公司整体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5.02%,其中FBDD/SBDD、STO和TPD技术平台的显著增幅,表明公司在生物医药技术领域的持续扩张。 - 市场国际化布局
成都先导通过与国际顶尖科研机构和制药公司合作,进一步拓展了全球市场。国际化的合作不仅提升了公司的技术水平,也为其在全球药物研发服务市场的拓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团队与人才优势
公司拥有一支强大的研发团队,核心技术人员和管理层拥有丰富的行业经验,为技术创新和项目推进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截至报告期末,成都先导已拥有392名研发人员,团队的专业性和技术深度进一步巩固了其在药物研发领域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