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促进企业战略目标达成,助力企业稳健发展,企业应建立优秀的绩效
文化。企业绩效文化建设主要涉及以下七大要素。

(1)平等。在绩效管理过程中,企业要给予员工与管理者平等沟通的机会,只有将员工与管理者处于平等的位置,双方才能深入沟通和交流,才能深入对话。

(2)目标和承诺。目标是要求,是方向,也是一种责任。工作必有目标,包括战略目标、年度目标、季度目标、月度目标等,企业要增强员工的目标感,激发员工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韧劲儿。承诺主要指员工对自己承担的绩效目标和为了达成目标要执行的行动所做出的承诺,很多企业会在绩效目标确定后举办一个目标确定仪式或《绩效合约》签订仪式,这类仪式本质上就是一种公众承诺,签约人承诺自己会竭尽全力达成目标。社会心理学认为,人们对自己当众承诺的事情,会全力以赴去完成。

(3)制订计划。通过制订计划,管理者和员工可以先将目标达成的过程在心里、头脑里预演一遍,然后在纸面上呈现出来,以做到胸有成竹。因此,企业要让管理者和员工养成制定工作计划的习惯,以确保目标的达成。有了计划,一切工作才会更有序,管理者和员工遇到突发情况时才能从容应对,及时拿出应对措施。

(4)复盘与持续改进。复盘就是在事情结束后将原来走过的路在心里或者纸面上再走一遍,总结与分析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通过复盘,企业可以避免重复犯错,也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团队及团队成员的优势和不足,让未来的团队任务分工更加合理。持续改进是绩效管理的核心思想,曾有位知名企业家用“有问题改进问题,没问题提升目标”来定义持续改进。通过复盘与持续改进,企业的绩效管理会越来越高效。

(5)追求卓越文化。在绩效管理过程中,员工常会抱怨:“企业为什么总是提高任务目标?什么时候才能到头?”甚至有些员工干脆躺平了,因为他们觉得目标定得这么高,他们根本达不到。阿里巴巴公司提出“今天的最好成绩是明天的最低要求”,以此向员工提出不要满足于现状,要持续精进,不断追求高目标的要求。一个企业只有塑造这种追求卓越的企业文化,员工才能更好地接受并不断提升自己的任务目标。企业要发展、要进步,股东希望获得更多的回报,员工希望获得更高的报酬,客户希望获得更好的服务,这些都需要企业通过塑造追求卓越的企业文化,不断提升绩效目标来实现。

(6)重激励。重激励是指拉大激励差距。我们常说企业80%的价值是由20%的优秀人才创造的,因此激励政策也会向优秀人才倾斜。有些企业为求稳,对每个员工的激励都一样,即使有差别也不大,这样的激励看似公平,实则是对优秀人才最大的不公平,因为他们为企业创造的价值远大于普通员工。这种激励政策会打击优秀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其他人的工作动力也会减弱。而在重激励政策下,优秀员工会在下一个绩效周期更加投入地开展工作,其他人的工作动力也会增强,因为他们也想获得更多的奖励。如此,整个团队会更加努力进取,达成更高的绩效目标。

(7)形成“能上能下”的选人、用人机制。企业的经营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需要的人才类型是不同的。这就涉及企业选人、用人,员工升职、降职、调职等问题。通常,员工会乐于接受升职,不容易接受降职。这种情况下,企业要形成科学的“能上能下”的选人、用人机制,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让员工知道这次“下了”没有关系,及时总结经验教训,着力提升自己,以后还有升职的机会;或者向员工证明现在的岗位与其能力不匹配,为了让员工有更好的发展,企业会安排其调岗或调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