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某自大学毕业就在A公司从事人力资源和行政管理工作,他从基层做起,经过多年的磨炼,如今已晋升为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刘某聪明能干,一路走来,他力求每次任务都圆满完成,在职期间,他还攻读了国内某知名大学的MBA。

刘某所在的A公司已成立十多年,业务虽然发展得不错,但公司的管理水平不太高,主要靠经验管理,“人治”风气较为普遍,很多员工的工作作风懒散,工作效率不高,团队的整体执行力较低。为了改变管理现状,提升公司的整体管理水平,实现管理现代化,
公司决定推行战略绩效管理,并委派刘某负责这项工作。刘某接到任务后,从人力资源部中挑选人员组建了战略绩效管理变革小组(以下简称变革小组),自己任组长。

经过反复研讨,变革小组制定了战略绩效管理推行方案,并聘请外部专家进行理论讲解和答疑,以引领大家统一思想,统一认识。随后,刘某组织变革小组对公司的整体战略进行解码,将公司的战略指标层层分解并落实到各部门、各员工头上。按照原定计划,刘某需要组织各部门经理和主管级以上人员开会,说明公司推行战略绩效管理的意义和价值,充分讨论绩效指标,同时说明推行方案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可是,真到开会时,出勤率不足60%,有的部门经理表示太忙,没有时间参加会议;有的部门经理在异地出差,无法赶回;还有的部门经理会没开完就离开了,说是有急事要处理等。会上,刘某非常认真地讲解自己精心准备的PPT,但他在讲的过程中发现,大多数人都没有认真听,有人一直低头看手机;也有人是带着笔记本电脑来的,边听边处理自己手头的工作;还有人交头接耳。刘某讲解完后,表示希望大家踊跃提问,但大家都没有回应,足足冷场了三分钟,有人提出“现在没有问题,回去好好思考一下,有问题在群里也可以讨论”,就这样,会议草草结束了。

战略绩效管理正式实施后的第二周,刘某向各部门收取工作计划和绩效指标说明书,他发现有几个部门提交的计划很笼统,太空洞,指标也不具体。为了加强管理,提高执行效率,刘某想到了一个办法,他对变革小组的工作进行了分工,责任到人,每人负责1~2
个部门,分别跟进各部门的绩效执行情况并给予辅导,同时要求各部门经理、主管及主要岗位人员签订《绩效合约》。就这样执行一段时间后,刘某发现公司的管理水平不仅没有提升,还出现了很多新问题:首先,变革小组是由人力资源部的人员组建的,人力资源部和其他部门是平行部门,一些重要部门对变革小组的工作不够支持,配合度不高,导致变革小组的工作到处碰壁,无法对战略绩效管理的执行情况进行有效监督;其次,不少部门的管理人员和员工对绩效考核不满,特别是第一轮考核,很多人对自己的分数不满意,他们认为自己工作非常辛苦,任劳任怨,结果绩效分数却不高,而有些人好像没做什么,绩效分数却不低。于是,在签订第二轮《绩效合约》时,有的部门偷偷修改了绩效指标,也有部门修改了绩效目标和评分标准,目的是在下一轮考核中拿到高分。

由于战略绩效管理在实施过程中问题频发,公司高层对推行战略绩效管理的决心有所动摇,刘某及变革小组的全体成员陷入了沉思。

上述推行战略绩效管理的案例无疑是失败的,有些企业可能会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通过认真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该公司战略绩效管理之所以不能落到实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部门定位错误。战略绩效管理是企业战略落地执行的重要载体,企业战略的解码、战略目标的分解是绩效管理的源头,这项工作应该由公司董事长或总经理亲自负责,战略绩效管理变革小组应该由公司高层组建,由公司董事长或总经理担任小组组长,这样才能为战略绩效管理变革的成功提供足够的权力和资源保障。在落地实施阶段,公司董事长或总经理应参与到主要部门和人员的绩效指标设计、讨论中。而人力资源部在战略绩效管理过程中,应主要承担以下五方面的责任:

(1)人力资源部是战略绩效管理体系实施的组织部门,主要负责战略绩效管理体系的组织设计与具体实施工作;
(2)为起到示范作用,人力资源部可以先在本部门实施相关绩效管理制度,然后在全公司推广落实;
(3)督促、检查、帮助企业各部门落地实施战略绩效管理,组织管理人员开展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
(4)收集、反馈战略绩效管理实施过程中的问题、难点、批评及建议;
(5)组织开展绩效考核;
(6)依据绩效考核过程和结果制订员工能力提升计划。

第二,企业全员没有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绩效管理变革是一个复杂的工程,企业实施绩效管理变革,要有明确的目标和思路,并制订详细的执行计划和监控计划。既然是变革,就要遵循变革的规律,这样才能成功。通常来说,变革给企业带来的可能是权力的重新分配。变,意味着企业要抛弃过去习惯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式等。这就需要企业在改变之前,做好充分的宣传工作。例如,请公司董事长或总经理进行全体动员,说明公司为什么要推行战略绩效管理,以及推行战略绩效管理对公司的长远健康发展有哪些作用,以使公司管理者和员工认识到战略绩效管理对个人、部门和公司的价值,让全员统一思想、统一认识,将战略绩效管理模式固化于心。

第三,体系本身存在问题,与企业实际脱节。很多企业战略绩效管理执行不下去的主要原因是体系本身存在问题,如制度格式化、理论化,脱离企业实际情况等。为什么存在这些问题呢?主要原因是企业照搬照抄了其他企业的绩效管理体系,没有将本企业的经营情况与业务特色融入进去,从而造成体系脱离企业实际,不仅无法落地执行,还成了企业发展的“累赘”。因此,企业在制定战略绩效管理体系时,一定要紧密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通常来说,企业在制定战略绩效管理体系时,应抓住主要的三点:简单、易操作、抓重点。简单、易操作是为了好上手,好实施;抓重点是为了确保有效。

第四,监督检查不到位。通常来说,企业强调什么、重视什么,就要去检查什么,如果不检查,就代表不重视。对于不被企业重视的工作,员工可能不会投入全部精力去做。企业在实施战略绩效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同时检查结果要和奖励挂钩。企业要提高执行力,必须有一个既易于执行又符合企业实际的优秀战略绩效管理体系;对制度执行情况也要加大检查力度,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制定应对措施,让战略绩效管理体系在运行中持续改进,保障其在企业中的良性循环。

总之,对于战略绩效管理,企业要做好宣传推广工作,营造适宜的企业文化和氛围,明确战略绩效管理的作用和价值,做好战略解码,开展部门绩效指标讨论,与员工签订绩效合约,确定员工的绩效考核指标、目标值及权重等。
在实施过程中,企业还要通过跟踪检查,对某些绩效指标、评估手段等进行迭
代和升级,以保障企业战略绩效管理体系的成功落地与高效执行。